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一名曾经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检察干警感到十分自豪。
在三年脱贫攻坚实践磨炼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接下来,我想用五句诗来分享我的驻村工作心路历程: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扎根基层
2018年初,我积极响应号召到省级贫困村朱村进行驻村扶贫。对于生长在县城的我来说,农村是一片陌生而广阔的天地。为了 “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我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扶贫路线、方针、政策,进百家门,解百家情,结百家亲,主动学习适应当地语言,与村民拉家常,用脚步丈量艰辛扶贫路,用真心温暖朱村百姓家。驻村后,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工作着力点,我迅速沉下身子,多措并举,对建档立卡脱贫户逐户走访,重点拜访老党员、老干部、致富带头人,真正做到了查村情、知民意,听民声、问民计,理思路,定措施。
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理念夯实党建
始终将党建放在首位,以党建活力激发工作动力。不仅将“一抓三促”工作纳入村“两委”议事日程、纳入党员教育管理之中,还将其融入“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政治生活,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坚持制度管人管事。建设党建广场,完善党员活动场所、便民服务大厅等,规范整理党建档案,严格流动党员管理,定期组织活动,并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城创卫作为“主题党日”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党员带动推进产业发展和项目实施。协助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小龙虾养殖、黄蜀葵种植、茶园升级改造等,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驻村工作
在村举办“迎新春”等富有乡土气息的文艺演出;与选派单位沟通对接,为村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为 “绿水青山”增光添彩;主动帮助贫困户和农户推销特色产品,为“金山银山”打开销路;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帮助村民调解纠纷,开展扫黑除恶等普法宣传,营造和谐文明村风;对贫困户家中生病住院、农季繁忙、重大事情、雨雪恶劣天气做到“四必到”,嘘寒问暖,排忧解难,多次前往医院帮助贫困户办理手续,开具相关医疗证明和代买药品,在长期的交往中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以“一本从来只为民”的初心抗疫逆行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起,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我主动放弃休假,顾不得年幼的孩子和即将临产的妻子,于正月初四提前回村,与镇村干部并肩作战,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及时到村民家中开展防疫知识宣传,落实个人防护措施,重点做好“老弱病残”和外地返乡人群疫情防控工作。主动参与入村卡口值班值守,有时通宵夜班,对进出人员、车辆严格摸排管控。主动为村民积极争取物资援助,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经过六年的帮扶,在2017年实现贫困村出列,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全部脱贫。
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品格奋力成长
三年的驻村工作,不仅锻炼了本领,也磨炼了意志,更让我深刻体会到,要将理想变为现实,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品格和厚实的个人素能,努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专业人,生活中的规矩人,用实际行动绘就完美青春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一名检察战线的青年干警,我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忠诚坚守初心,将小我融入到“法治建设”的大我之中,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检察事业中,用法治力量扞卫公平与正义,用实际行动践行好党的二十大精神。